【蟹粉享】洪灾肆虐,天灾之后有无人祸
| 招商动态 |2016-07-08
自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频发。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首席周兵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说,今年长江中下游强降水和厄尔尼诺现象密不可分。7月2日,国家防总正式公告,“长江二号”洪水已经形成。两天后的7月4日18时,中央气象台再发暴雨橙色预警。7月5日,报道显示多地暴雨持续,洞庭湖水位、江苏长江干线全线、安徽7条河流水位超警。
一时间议论纷纷,这么多年来,暴雨已经成了一个反复被提起的老梗,年年都在说,但为何问题年年都没有解决?而且还有加重趋势,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舆论不否认天灾因素,但同时也在追问人祸。
朱学东发表在新京报的《雨涝险情为何感觉一年比一年严重?》中说:“但这些年来,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发展,把精力投注到招商引资工业园区和城镇化的建设上,规划注重了园区小区厂房公路,却往往无视河道的管理。……在貌似整洁的现代表征下,大地的毛细血管被堵塞,它的蓄水和自我调节功能,却被破坏了。”
微博网友@本人阴阳先生:“房地产开发过度,没地了就填湖,以前看新闻报道,说武汉大小湖泊消失了上百座,这些湖泊的形成可不是随随便便来的,那时就有学者担忧如果遇到98年的水灾,武汉可安否?余音由在,汉安否?”也认为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现代洪涝的重要原因。
微博网友@阿成还是青年:“【降雨量大是主因,但湖泊萎缩,蓄洪功能大幅减弱也不可忽视】这些年房地产发展迅速,地产商在长江沿线很多城市填湖造陆,开发建设楼盘,还有些固体垃圾也填到湖里,淤泥抬高湖床,使长江流域湖泊蓄洪功能大幅减弱,长江沿线城市洪水频发,这在以后的夏季也许将成为一种常态。”
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场暴雨仅仅是天灾而已。知乎网友Inferno说:“家乡鄂东北某城市,7月1日降雨量到480mm了,要知道我们这个地方年降雨量才1000mm多点的样子,本来一年下的雨结果一天就下了三分之一,你告诉我这是排水系统的问题?一年吃的饭你给我一天吃完吃不完我就去吐槽你胃不行消化不良。”
而面对此类事件,政府有没有吸取教训,也是舆论关注的重点。大江网范丰谈到:“(我国)在自然灾害面前,尤其在防洪救灾方面仍显得捉襟见肘,心有余而力不足……抢险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是抗洪救灾工作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实,在防洪抢险这项工作中,防洪是第一位的。”
凤凰评论发表文章追问:“多少大坝年久失修,多少河道难言通畅,又多少生命财产被置之不理,更有多少生命至上的意识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扯皮或推诿中被放逐。不得不说,在洪水管理方面,历史与现实的欠账都太多。蓄滞洪区是为应对最坏的情况而准备的回旋空间,是生命的“余地”。许多蓄滞洪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居民,恰恰表明他们正在失去生命的“余地”,而必须接受“人或为鱼虾”的境地。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新京报旗下公众号沸腾发表了文章《武汉,一座渍水和口水横流的城市》,当中说道:“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几乎成为中国城市的通病。而涝后必吹,吹后再涝,几乎成为一些为政者的通病。从这个角度看,防某些官员和主政部门之口,甚于防川。”认为政府官员常放空话常说大话需要问责。微博网友@一粒沙star:“ 南方暴雨导致积水成灾,年年如此,我着实想不明白,既然知道夏季有水灾,为何不去花时间改善排水系统,一年,两年,损失的都是老百姓。”微博网友@夜未央ComeBack:“花了上百亿 排水管网就搞了个这 !?有必要查一下吧!”
由此,《深圳特区报》发表评论《多管齐下提高防御洪涝灾害能力》,提出几点解决方案。“从眼前看,重点是做好应急排水和预防灾害……从长远来看,要加强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务必要提升管理水平和养护的质量。每年应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进行系统的检查维护,及时清理管网垃圾,畅通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维护电力排水设备,保证排水设备的完好率。同时,强化市政部门对城市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管理责任,建立健全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除了城市泄洪能力的追问之外,不少网友也在关注三峡大坝的功能。对于三峡大坝建设目标中对于长江水域的水量调节能力到底有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对此舆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三峡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泄洪排水的功效,如微博网友@高立东-刀尖舞者:“强调“三峡工程发挥了防洪效益”,但我不懂三峡为何不提前泄洪?此时长江中下游全线超警戒你还泄洪,岂不是雪上加霜?虽说长江堤防质量有提高,但一些城市的洪水无法排出,内涝严重。”网友@天气就是风景说:“别怪三峡,中下游下雨,三峡也无能为力,水又不能倒流回三峡。再者三峡目前已经截蓄了大量上游来水,若是没有三峡,中下游的洪水将会更严重。” 网友@水箫水西则说:“这样的气候,三峡是帮不上忙的。长江中下游的城市防洪工程还是得加强啊!”
此外,每当天灾发生之际,都有不少人呼吁人间真情。练伟雄在惠州文明网发表文章《在城市洪涝面前我们不作旁观者》,他在其中谈道:“在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面前,人人都不能独善其身,置之事外,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任何人都不作旁观者。要知道,在困难和受阻面前,更需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人人伸出友善的双手,正义的举动就能激励更多的人前来施救。因为暴雨的雨量我们难以预知,而人们的能量却能汇聚成抗击内涝的强大力量。”
本文转自凤凰评论,整理/凤凰评论实习生 张良、柳书琪